梦回大明春

王梓钧

历史军事

从很小的时候开始,王渊就常做各种稀奇古怪的梦,比如梦见自己上辈子是只工程狗。

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-AA+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160章 元宵灯会

梦回大明春 by 王梓钧

2021-6-10 21:10

  明代元宵灯市,要足足持续十天,这是朱元璋和朱棣定下的祖制。
  其中,从永乐朝到宣德朝,由于社会富足,百姓安乐,往往“放灯二十日”,从正月十五一直持续到二月五日。
  而且自始至终,不但开放宵禁,百姓还可进皇城观灯三日。除了不能闯进紫禁城,老百姓可以随便乱逛,若有实力躲开皇城侍卫,悄悄溜到朱厚照的豹房都有可能。
  出门时,王渊主动牵着宋灵儿的手。
  宋灵儿只挣扎一下,便任他牵引,心头跟吃蜜般受用,脸上的微笑就没有散开过。
  同住四合院的余本、许成名、张璧和张潮,四个大男人只能结伴出行,被王渊这波狗粮撒得猝不及防。
  他们有些已经结婚,有的还未娶亲,但刚刚进入翰林院,而且还住集体宿舍,三年内都只能过单身狗的日子。如此想想,年轻士子逛青楼就好理解了,三年时间很难憋得住啊。
  出门便是东长安大街,到处灯火辉煌,仿佛白昼一般。
  许成名说:“早就听闻,南北二京灯市,望之如天宫星衢,今日总算亲眼目睹其盛况。”
  “如此盛世,我辈之幸。”余本笑道。
  张潮说:“若能四海承平,那就更好了。”
  众人不语。
  宋灵儿也是看什么都稀罕,拉着王渊四处乱逛。其实正月十四就有试灯,她昨晚已经看了一回,只不过没有今夜这般规模而已。
  大伙儿一路北行,很快来到东安门大街。
  明代北京元宵灯市,最繁华的当属东华门到东安门一代,东安门之外还有三条繁华灯市。
  你很难想象,平时戒备森严的皇城,居然在元宵节期间,允许商贾跑进来摆摊卖货。这真的是天子与民同乐,对老百姓没有严重防备心。如果换成清朝,呵呵,别说进皇城,汉人连内城都不能进。
  “哇,王渊你看,那边花灯好漂亮!”宋灵儿指着前方说。
  这是一个巨大的花灯,通过燃烧产生的热气,可以不停的自行转动。并且,灯内还有小人,灯盏转动之间,里面还上演着三英战吕布的皮影戏。
  王渊带着宋灵儿走去,那边围满了观灯百姓。
  一个穿着丝袍的大款说:“你这是闽灯还是粤灯?”
  老板自豪无比道:“这是苏州样式,广州工匠打造!”
  “果然好灯!”众人大赞。
  从明代中期开始,就有俗语叫“苏州样,广州匠”。
  即苏州商品样式冠绝天下,引领时尚风潮,苏州为大明的时尚之都。时人谓之“苏意”,相当于后世的“洋气”!
  史载,有一官员到杭州赴任,审理了一个穿着窄袜浅鞋的罪犯。这在当时属于新潮时髦的打扮,官员想不出如何结案封书,最后灵机一动,将罪犯描述为“苏意犯人”,就是穿得很洋气的犯人。
  而广州的货物则精巧无比,能工巧匠层出不穷。商品一旦标注为“广州制造”,立即就被客户信赖,价格能够大大提升。
  与之相对应的,还有一个叫法是“杭州风”:俗气、浮夸、卖丑、爱吹牛、爱传谣、中看不中用。
  时人以谚语讽刺:“杭州风,会撮空。好和歹,立一宗。”又云:“杭州风,一把葱。花簇簇,里头空。”
  明朝中后期的杭州货,大概相当于改革开放之初的温州货,属于假冒伪劣的代名词。
  以上,绝非地域攻击,纯粹叙述史实。
  宋灵儿问道:“你这花灯卖多少钱?”
  老板伸出三根指头:“三百两!”
  王渊顿时无语:“你怎么不去劫道?”
  老板鄙视道:“买不起就别乱说。我要先去请苏州师傅定下样式,再把广州巧匠请来京城制造,这盏灯至少得耗费半年功夫。不卖三百两,我还不亏本啊?”
  王渊笑道:“你把广州巧匠请来京城,总不可能只做一盏灯吧?其实本钱也没那么贵。”
  老板被当场戳穿,立即嫌弃道:“不买就别挡我做生意。”
  旁边有人认出王渊,提醒老板说:“这可是翰林院的王二郎,你说话注意点,不然把你的摊子掀了!”
  老板愣了愣,随即摆出笑脸,取出两盏小灯递过来:“原来是王二郎,这两盏灯,免费送给二位。”
  “多少钱?”王渊道,“我向来不收人财货。”
  老板也不方便说出成本价,只笑道:“您看着给就成。”
  王渊顺手扔出一块碎银子,大概能值百来钱吧。
  老板笑着把两盏小灯递过去,王渊拿了灯却不走,而是凑近了看那盏价值三百两的大灯。
  “这是什么?”王渊盯着一颗珠子问。
  老板解释道:“这叫烧珠,也叫琉璃珠。要不说这盏灯值三百两呢,用料考究得很,除了烧珠,还有丝、纱、明角,都是值钱的好料!”
  明代的烧珠,其实就是低温玻璃珠,在宋代被称为“五色烧珠”或“硝子珠”。
  王渊若有所思。
  烧玻璃好像用的是石英矿吧,可惜不知道烧制流程,只能询问明代的烧珠工匠,自己再慢慢摸索加以改进。
  如果整出玻璃,那就先制作眼镜、玻璃杯之类的卖钱,顺便做望远镜让皇帝看看月亮,绝对把朱厚照这逗比搞得睡不着觉。
  突然,观灯百姓们纷纷闪避,却是有人乘轿驾车过来,而且直奔王渊面前的那盏大灯。
  “多少钱?”一个穿着丝绸的奴仆问。
  老板坐地起价:“五百两。”
  “把灯抬走!”那奴仆直接朝后面招手,又有两个奴仆抬来箱子,箱中放着的全是银子。
  王渊眯眼冷笑。
  京郊的贼寇被清缴没几日,京城之内就在买灯斗富了。
  这属于观灯传统,大概从弘治年间开始,由于商品经济不断发展,社会风气日渐奢靡,斗富现象开始重新出现在神州大地。
  每年南北二京灯市,必然有官员或商人斗富。他们会买很多价格不同的花灯,十两的跟十两比较,百两的跟百两比较,看谁买得更多,看谁买得更精巧。
  随便一盏灯,就够升斗小民吃几年。
  文官斗富的很少,毕竟要注意风评。真正喜欢斗富的,是那些勋贵和外戚,整天吃饱了没事儿干,就靠这打发枯燥且无聊的生活。
  宋灵儿提着刚买来的花灯,拉着王渊的手说:“走,我们去看御灯。”
  御灯在皇城之内,不需要买门票,甚至不检查身份,可以直接从东安门进去。
  王渊沿途看到不少熟人,比如杨廷和一家老小,举家跑来游览灯市。相错而过时,杨廷和还朝王渊点头微笑,杨慎则抱拳行礼,身边提花灯的是杨慎的妻子。
  “若虚!”金罍突然在前方朝王渊招手。
  王渊牵着宋灵儿走过去,跟金罍点头打招呼之后,抱拳对靳贵说:“靳学士,晚辈有礼了!”
  靳贵抱拳回礼,笑道:“难得相遇,何不一起同游?”
  靳贵因为科举舞弊案,虽然不再掌管翰林院,但依旧负责制敕,王渊的封赏圣旨便是靳贵写的。
  看这样子,靳岚和金罍的婚事应该成了,居然元宵节一起赏灯。
  这得多亏了王渊,否则靳贵看不起没有背景的三榜进士金罍。只因金罍是王渊的好友,不但获得皇帝召见,居然还入了靳贵的法眼。
  金罍指着前方说:“明卿(常伦)兄他们也在前面,约好了一起赏御灯,观花炮!看这时间,应该就快放花炮了。”
  花炮即烟花,只有皇帝出来观灯,才会开始燃放花炮。
  众人继续往前面走,宋灵儿突然挥手大喊:“黄妹妹,你们也来观灯啊!”
上一页

热门书评

返回顶部
分享推广,薪火相传 杏吧VIP,尊荣体验